贡献

袁鹤侪十分重视中医理论研究,尤其注重“气化之说”,对“天人相应”有独到见解。临证以擅治伤寒、长于温病著称,治疗痨瘵、疟疾、肝病、结石诸病也很擅长。
20世纪30年代,他著有《痨瘵概要》,阐明痨瘵病因病机,归纳出清心养肺、益肺补心、养血疏肝、滋补肝肾、益阴清热、温补肾阳、健脾除湿、培土生金、清胃滋脾、益气补肺等治疗法则,列有临证验方、药物化裁等,并强调空气疗养的重要作用。据此而治愈者众多,其遣方用药、加减化裁独具匠心,至今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
教学

曾供职清太医院御医兼医学馆教习,慈禧太后随侍御医。辛亥革命后,任内城官医院内科医长。1933年,应施今墨之请,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1935~1949年悬壶京门。
袁鹤侪曾执教于太医院医学馆、华北国医学院和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培育中医人才,瞿文楼、佟阔泉、陈西源等脱颖而出。

展开
经历

袁鹤侪,名琴航,字其铭,河北雄县人,生于1879年3月,卒于1958年10月21日。近代北京著名中医。
其父袁琥为前清昌平学正官,1885~1893年袁鹤侪随父居于昌平学正官署,习读经史诗文。14岁时,父母不幸染热病,两月间相继去世,他为生活所迫,颠沛流离,又身患重病,幸得亲邻资助,始得康复。他思双亲病故之情,感身染重疾之苦,遂以不知医为恨事,故立志学医以济世活人。
袁鹤侪因家境贫寒,以书为师,一边在富家学馆任教,一边自学中医。初学之时,将父母生前服用之药方带在身边,四处询求。后听说父母所患热病属伤寒之类,即奔走索寻有关伤寒之医书。每借到一部医书,攻读尚嫌不足,还用蝇头小楷抄录于粗绵纸上。1903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医学馆,开始正规系统的学习。190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以擅治伤寒,精于《内》、《难》经典而初露锋芒。随后,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清太医院,时年27岁。曾供职清太医院御医兼医学馆教习,慈禧太后随侍御医。辛亥革命后,任内城官医院内科医长。1933年,应施今墨之请,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1935~1949年悬壶京门。
袁鹤侪曾执教于太医院医学馆、华北国医学院和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培育中医人才,瞿文楼、佟阔泉、陈西源等脱颖而出。1949年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苏友好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普及协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耆宿顾问、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教授以及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中医顾问等职。
袁鹤侪素享盛誉,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1957年,他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周恩来总理曾派专人往视,林伯渠、李德全等亲临床榻慰问。

展开
相关文章
  • 袁鹤侪的故事—虽历经坎坷,仍济世活人

    袁鹤侪一生清贫简朴,虽历尽坎坷,仍以济世活人为宗旨,不为恶势力所屈服。民国期间抗争“废止中医案”时,他毅然联名请愿,振臂高呼,奋力抗争。抗日战争期间,他隐居寓所,不愿为日寇就诊,而几经引来当局刁难。每当无米就炊之时,即静坐吟诵古人诗词歌赋,用来振奋精神…

    查看更多

  • 一代名医袁鹤侪,倾心中医,影响后世

    袁氏在培养中医人才,开展中医教育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他曾于清朝太医院医学馆担任教习,辛亥革命后任北平中医学社社长。1933年,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解放后,担任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教授。在他的培育下,瞿文楼、佟阔泉、陈西源等一批京都名医脱颖而出。及至晚年,在中医…

    查看更多

  • 御医袁鹤侪—虚怀若谷,精益求精,悬壶济世

    袁鹤侪曾为富有人家担任家教,一边任教,一边习医。1903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医学馆,开始正规学习中医。190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于同年优选考入清太医院。曾任清太医院御医兼医学馆教习,那拉氏(慈禧)随侍御医。辛亥革命后,任内城官医院内科医长。1933年,应施今墨…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