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④——闻诊的定义

11/18/2025 2:30:56 PM发布

闻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之一,指通过听辨患者声音和嗅察气味判断病情的诊断手段。其包含听声音与嗅气味两大部分,通过分析人体发出的声响及排泄物气味变化,反映脏腑功能状态与病理特征。

 

听声音重点诊察呼吸、咳嗽、呕吐、肠鸣等声响类型,如咳嗽声重浊沉闷多属实证,与寒痰湿浊停聚于肺有关。嗅气味涵盖病体分泌物与病室环境气味辨识,糖尿病重症患者的烂苹果样气味即属典型病室气味异常。闻诊所得信息需与其他诊法结合,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由于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和气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可推断正气盛衰和判断疾病种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 、喷嚏、肠鸣等各种声响,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大小、高低、清浊,区别寒热虚实。通常,声高气粗重浊多属实证,反之则属虚证。语言错乱多属心之病变,呼吸、咳嗽、喷嚏多与肺病有关,呕吐、呃逆、嗳气多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太息多与肝郁有关。嗅气味可分病体和病室两方面。病体的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致从体窍和排出物发出,据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及邪气所在。通常,凡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病室气味,则是由病体及其排泄物气味散发的,如瘟疫病人室内有霉腐臭气;失血证病人室内有血腥气味;尿臊味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

 

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及排泄物发出的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knowledge/info-14370.html

0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