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Tags标签:中医共有980条记录
  • 1
    点击
    1
    中医必备知识
    (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推拿…
    11/19/2025 3:17:55 PM 查看详情
  • 2
    点击
    1
    按诊是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患者的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出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 按诊是切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法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按诊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望诊之所见,补充望诊之不…
    11/19/2025 3:13:52 PM 查看详情
  • 3
    点击
    2
    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指通过触按患者体表部位诊断疾病的方法,包含切脉与按诊两部分。切脉主要通过接触桡动脉搏动感知脉象特征,中医学认为脉象可反映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等综合信息,临床广泛采用寸口诊法。正常脉象具备“有胃、有神、有根”的特点,受季节、年龄等因素影…
    11/19/2025 3:08:41 PM 查看详情
  • 4
    点击
    11
    中医必备知识
    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 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问诊的内容…
    11/18/2025 2:35:23 PM 查看详情
  • 5
    点击
    5
    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发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声响和口气、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的异常气味,来判断正气的盈亏和邪气性质的一种诊法,四诊之一,可概括为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一般说来,语声响亮有力,多言躁动的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
    11/18/2025 2:33:50 PM 查看详情
  • 6
    点击
    6
    中医必备知识
    以辨正气盛衰为主。不仅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器官的病变,还可根据声音,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一般新病、小病其声多不变,而久病、苛疾其声多有变化。听声音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声、呃逆声、嗳气声等。 ①语声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盛衰和邪气性质。语声高…
    11/18/2025 2:33:08 PM 查看详情
  • 7
    点击
    5
    闻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之一,指通过听辨患者声音和嗅察气味判断病情的诊断手段。其包含听声音与嗅气味两大部分,通过分析人体发出的声响及排泄物气味变化,反映脏腑功能状态与病理特征。 听声音重点诊察呼吸、咳嗽、呕吐、肠鸣等声响类型,如咳嗽声重浊沉闷多属实证…
    11/18/2025 2:30:56 PM 查看详情
  • 8
    点击
    12
  • 9
    点击
    24
  • 10
    点击
    15
    一、医生必须具备的条件:1、手指灵活,屈伸自如2、粗细均匀,间距适当。3、纹理细腻,触觉灵敏。 二、诊脉程序(一)时间选择1、平旦2、空腹3、休息五分钟(二)患者伸手伸手放脉枕上,与心脏处同一水平线上。(三)定寸关尺1、中指定关 桡骨茎突为关。2、食指为寸3、无名…
    11/14/2025 2:51:50 PM 查看详情
  • 11
    点击
    16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脉学的专著,由晋代医学家王叔和于西晋初年(266)至武帝太康三年(282)间撰成。 王叔和的《脉经》是对3世纪以前脉学的系统总结,共10卷,摘录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论说,对脉理、脉法进行…
    11/14/2025 2:46:00 PM 查看详情
  • 12
    点击
    20
    ——五味理论与人体生理《黄帝内经》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气化即天地之气化。《类经》释曰:“夫味得地之气,故能生五脏之阴”。阴者,脏腑阴精也,指物质基础而言。《素问五运行大论》更为具体谈到“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甘生脾…
    11/11/2025 1:49:29 PM 查看详情
  • 13
    点击
    37
    1、为何驴皮成为阿胶的最佳原材料?驴起源在非洲及西亚,后扩散蒙古、新疆一带。张骞出塞时将驴引进到了中原。后被农户广泛饲养,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 五代至宋实行“牛皮之禁”。古代军需民用用途广泛,特别是军事上制作将士的甲胄、盾牌、车马…
    10/29/2025 2:23:10 PM 查看详情
  • 14
    点击
    37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病人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
    10/29/2025 2:21:45 PM 查看详情
  • 15
    点击
    38
    一、冬令进补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
    10/29/2025 2:18:38 PM 查看详情
12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