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

3/24/2023 2:48:24 PM发布

《新修本草》是唐代苏敬等人所编撰的中医典籍,此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对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医药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原书在宋以后渐次亡佚,现《药图》和《图经》两部分已无法考见,唯正经20卷尚有部分残存。

 

· 成书背景

7世纪中叶,由于国家的统一,唐朝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更由于在这以前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初唐交通和贸易的发达,西域和印度文化不断输入,使唐代的药品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加,丰富了我国药物学的内容。而当时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由于陶氏编著时存在的种种不足以及梁后一百多年来传抄改移所出现的错误,己不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把药物知识加以总结和整理,唐朝政府遂下令修撰新的本草著作。

 

· 内容简介

《新修本草》,本草著作,一名《唐本草》《英公本草》,54卷。唐·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计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正文实际载药850种,较《本草经集注》新增114种。此书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增补注文与新药。又将原草木、虫兽2类,析为草、木、禽兽、虫鱼4类,序例亦一分为二。新增注文冠以“谨案”二字,小字书于陶弘景注文之后。新增用药用黑大字书写,末注“新附”。补注内容中,以记载药物形态、产地为多,兼述药效、别名等。书中纠正陶氏谬误处甚多,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依据。此外,《新修本草》除增加了作为镇静剂的阿魏、泻下剂的蓖麻子及杀虫剂的鹤虱等现代常用的确有疗效的药物外,更吸收了不少外来药物,如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诃黎勒等,丰富了祖国的药物学。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

在此书的编写过程中,遵从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首先它承袭了历代本草的优点,对本经文字,悉留其原貌,不臆加窜改。其次,广泛采纳群众意见,涉及药物品类时则“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涉及药物应用时则“详探秘要,博宗方书”,因而做到了“本经虽缺,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以上引文俱见孔志约《新修本草·序》),改变了过去辗转抄录的陋习,故而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

 

《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新修本草》的成书,标志着我国药物学向前推进了一步。这首先是因为本书的编修不是个人创作,而是集体劳动的结果,不但苏敬等人参加了这一工作,而且令各产药地区,送上药物标本,再汇集起来绘图编修。该书药图图经超过正文,在我国历史上仅此一部。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1148.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