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告诉你:春季该如何养生

3/25/2021 4:56:25 PM发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告诉你:春季该如何养生

雨水节气已过,气温逐渐回暖,春意盎然、百花齐放的季节即将拉开帷幕,大众户外活动也将逐渐增多,风和日丽的天气里邀朋郊游,踏青载酒,看山游水,此皆乐事。

但春季也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远离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等自我保健外,中医养生讲求春季养肝、提升阳气以及锻炼身体、调整饮食等,对于预防疾病和增强体质都有非常好的效果。那么,春季该如何养生呢?

img.png

1、养肝护脾气血调畅

春天属木,肝气旺。春季是人体肝阳抗盛之时,因此每年立春过后,容易焦虑、睡眠不好。所以春季应重视调肝养心,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可以使肝气条达、气血调畅、身心健康。

春天肝旺,容易克脾而引起脾胃病,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春季是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高发季,通过养肝可对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上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用酸收之味。所以在饮食上选择柔肝养肝、疏肝理气之品。

比如多吃些大葱、生姜、韭菜、洋葱,有助于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至于睡眠,春天人体气血需要疏通条达,要夜卧早起,就是说可以比冬天睡得稍微晚一些,但早上要早点起来,舒展肢体,多去室外活动,走出冬眠状态,有助于身心更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img-1.jpg

2、“春捂”有必要

有一句养生谚语叫“春捂秋冻”。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以免感受风寒;初秋来临,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以免气候乍冷乍暖,反而易受凉。这是古往今来善于养生者都十分重视的保健经验。
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由于初春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较大,且常有寒潮来袭,加上此时人体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对外界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如果衣着单薄,极易感受风寒。特别是老年人,抗病力差,稍受风寒,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脏器缺血,易发生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中风、冠心病等疾病,危及健康。唐代医家孙思邈就主张“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食不消,头痛”,穿衣宜“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这一科学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于维护人体正气,抵御时邪。

3、多伸懒腰多梳头

伸懒腰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人体困乏的时候,气血循环缓慢,这时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运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

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这样也激发了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从而达到保健效果。伸懒腰时要使身体尽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时,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效果会更好。对老年人来讲,经常做这一动作,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延缓衰老。

这个季节,风邪极少单独存在,与寒同行成为“风寒”,与热同行成为“风热”,与湿同行成为“风湿”,如常见的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在风邪频繁侵袭人体的春季,要怎么躲避风邪袭击?梳头能将风邪“拒之门外”。

人脑后面有三个穴位,两个风池穴,一个风府穴。中医上有“风池、风府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的说法。经常梳头,能刺激这几大穴位,通畅气血,让风邪绕道而行。

img-2.jpg

4、坚持锻炼身体

想体质好,锻炼很重要!增强体质要从每日坚持锻炼开始。不过虽然已经入春,但早晚温差依然较大,早起锻炼的时候要注意保暖添衣,老话说‘春捂秋冻’是很有道理的。

春炼不要选择高强度的运动,以免由于过度活动和损耗反而造成对人体养阳和生长的不利影响。中老年人春炼时也要注意自我保护,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做整理运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锻炼时要带好必备的药物;颈椎病患者不要做头部剧烈运动;冠心病、哮喘病、高血压病患者不宜选择剧烈运动。适度的锻炼会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食欲旺盛,睡眠良好。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74.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