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王清任—“中医解剖第一人”,勇于革新

3/8/2023 5:35:05 PM发布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医是没有解剖学一说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解剖知识最早在《难经》中就有所涉及,书中对于五脏六腑的形态大小都做了列述。到了清代,更是有一位叫作王清任的名医,他认真研究人体解剖,而且根据自己40年来的解剖心得写出了《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前期大量的医学错误,让中医学术思想得以进一步发展,他所留下的许多经典实用的名方,到了现在还在使用,继续让后人受益。

 

王清任,字勋臣,是清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出生于1768年,卒于1831年,是清代名医,也是位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学家,后人称他为“中医解剖第一人”。

 

王清任自幼年起就开始学医了,由于他天资聪慧,加上学习刻苦,勤于思考,所以很快就具备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而且他还能将理论熟练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所以倍受人们称赞。


王清任在正式悬壶前,他曾经开过药铺,所以对于药物的药性功用都非常熟悉。他是一个很具独立精神的人,虽然读书广,但是却不拘泥于书本,而是善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疾病提出自己提到的见解。如果有疑问一定会探寻到底,不搞不明白不会放弃。

王清任

王清任在阅读古籍时发现在关天脏腑的论述上很多地方都是含糊不清的,有的甚至都是自相矛盾,让人理解糊涂。他认为搞不清脏腑怎么能看清人体的根本呢?这样是会影响对疾病的诊治的,所以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这道难题,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全部摸清楚。

 

可是身处他那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去进行人体解剖的,想要亲眼观察脏腑那可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先只能根据书中的描述去想象和画像,但是画出来的都是纸上谈兵,得不到验证,取得不了实际的进展,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等待时机了。这个时机还真让他等到了,1797年因为河北省滦州稻地镇小儿传染病肆虐,死亡率很高,当地风俗是不将染病死去的人深埋,要等尸体被野狗啃食完后,家中的其他孩子才能避过灾难。所以在乱坟岗中到处是破腹露腑的尸体。

 

他抓住这个机会,一边给病人开方治病,控制疫情,一边有时间就去乱坟岗中观察尸体,通过察尸,让他眼界大开,深受震撼。他发现古书中描绘的脏腑和实际有着很多不相符的地方,于是他决定要将古书中的错误进行纠正,让后世学医都不再重蹈覆辙。后来,他又寻着机会观察死刑犯,向刽子手和战场中的幸存者请教,终于慢慢地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结构都彻底得弄清楚了。

王清任

除了解剖学外,他在其它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高的。他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和创新,主张治病要诀就是调理气血,提出了“逐瘀活血”和“补气活血”两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终成一代活血化瘀的名家。他的活血化瘀学术思想到现在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独特的医学体系。

 

在他所著的《医林改错》中绘有25幅脏腑图还均配有文字说明。他还独创了“血府逐瘀汤”等8个方剂,总结出60种气虚症状和50种血瘀症状,修改有古方33个,他所创制的药方很多都是有效的名方,几百年来一直都在造福后人。现在出版发行的《大国医系列之传世名方:王清任传世名方》里就全面收录有王清任自创的名药方,还有他的医案,对于想要学习中医,提升医术的人来说是十分难得的珍贵书籍。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1068.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