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冠心病的见解

6/30/2021 2:42:02 PM发布

现代医学认为,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主要是在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引起冠状动脉内膜下粥样板块聚积,而斑块体积不断增大且在此基础上斑块破裂引起的血栓 形成,最终导致慢性或急性心肌缺血、缺氧。

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脏病。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 冠心病由于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不同,分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心律失常型、猝死型 6 种。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上应属 于“胸痹、真心痛、阙心痛”等的范畴,早在内经时代就有类似的记载。 《素问、藏气法时论 篇》亦说: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间胛间痛,两臂内痛。 ” 《灵枢厥论》说: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亡,夕发旦亡。 ”

这种真心痛讲的就是胸痹的重症。 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是血脉不通,血脉不通是因瘀血、痰浊、气滞、寒凝而致,而瘀血、痰浊、气滞、寒凝的产生是长期以来,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因此有“心主血脉”之说,认为心脏疾患和“血” “脉”密切相关,治疗也应从“血”和“脉”两条途径入手。

9.jpg

冠心病在中医典籍《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提出了胸痹心痛病病机为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之而发,治疗以宣痹通阳法,拟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乌头赤石脂丸、人参汤等;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冠心病中医首先虚实辩证分为:1、实证;2、虚症。

实证可分为:痰浊内阻、胸阳痹阻、气机郁滞、心脉瘀阻;虚症可分为: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气欲脱。

冠心病的临床辨证错综复杂,不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并见,更有气血阴阳诸虚并存,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互相掺杂,故必须权衡轻重,先分虚实,分清主次,再分型,不可拘泥。按此辨治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10.jpg

一、实证

1、痰浊内阻:阵发胸闷或心前区憋痛,连及肩臂,心悸,心慌,形体肥胖,身重乏力,泛泛欲呕。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结代或弦滑、滑数。

2、胸阳痹阻:心胸疼痛颇甚,痛连肩背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每于受寒后诱发,心悸气短。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或迟或结代。

3、气机郡滞:胸闷而痛,时时憋气,每因情志变动而诱发。舌质晦暗,苔薄白,脉弦或结代。

4、心脉瘀阻:心胸疼痛,似锥如刺,痛有定处。连及肩背,心悸气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或促、或结、或代。

二、虚证

1、气阴两虚:心胸隐痛而频作,劳累后尤甚,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口干少津。舌质淡或暗红,舌体胖嫩,边有齿印,少苔或无苔,脉细弱、细数或结代。

2、心肾阳虚:心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或结代。

3、阳气欲脱:心痛短气,盗汗淋漓,四肢厥冷,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口唇指甲青紫,甚至昏厥。舌淡暗,苔白,脉微欲绝或结代。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3107.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