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辩证论治阴痛

9/13/2021 1:50:37 PM发布

(1)肝气郁结
症状:阴中掣痛。或阴部胀痛,性交或经前尤甚,对引及小腹,甚则两乳、胸胁亦牵引作痛。  胸闷叹息,精神忧郁,月经后期。舌黯或正常,脉沉弦。
病因:阴部为肝经所过之处。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而经脉不通,致阴户作痛。
治法:琉肝理气,解郁止痛。
方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柴胡10g,香附10g,枳壳10g,白芍15g,川芎6~10g,陈皮6g,甘草l0g。
方解: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川芎、白芍和血活血,陈皮、甘草调中。
加减:阴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乳房、小腹痛者加郁金、生蒲黄疏肝通络:月经后期、量少者加益母草、泽兰调经:性功能减退者,加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补肾。
变通法:肝郁血虚者用逍遥散(《局方》)加碱,健脾养血作用尤佳。

6.png

(2)肝肾阴虚

症状:阴中抽掣疼痛,干涩灼热不适,性交时加重,阴中分泌物少,甚而无分泌物。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小便黄少,大便干。舌红无苔,脉细数。
病因:肝肾阴虚,精血亏耗,无以濡养阴中而作痛。
治法:滋肾养阴。养血和肝。
方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四物汤(《局方》)。
药物:生地10~l2g,熟地10~12g,当归15g,白芍15g,山萸肉10g,山药10~12g,丹皮5~l0g,茯苓10~15g。
方解: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养阴,生地、当归、白芍养血和肝,丹皮凉血热,茯苓健脾利湿。
加减:阴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干涩灼热甚者,加肉苁蓉、制首乌滋肾润燥:性欲减退者,加菟丝子、枸杞予补肾助阳。
变通法:阴虚有热者,用知拍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3)中气下陷
症状:阴户坠胀疼痛,性交时有触痛,有阴挺症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面色无华,头晕纳差,神倦乏力,气短懒言,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脉虚细或濡绑。
病因:素体脾虚,或劳倦过度,或经产过多,中气下陷,宗筋弛纵,致阴户坠胀疼痛,且有阴挺。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
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生黄芪20~30g,党参10~15g,炒白术10g,陈皮6g,当归10~15g,白芍10~15g,枳壳20g,升麻3~6g,柴胡6~10g,甘草6g。
方解: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枳壳、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当归,白芍养血和血,陈皮、甘草和中。
加减:有带下量多者。加苍术、黄柏、椿根皮、乌贼骨清热利湿止带:阴中坠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
变通法;或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加减,较上方利湿祛风作用更佳。

7.png

(4)湿热蕴结
症状:阴部疼痛,少腹两侧胀痛。带下量多,色黄秽臭。胸闷烦躁,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病因:湿热蕴结,阻遏下焦胞宫,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和血。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泽泻10g,木通10g,车前子10g(包),黄柏8~10g,黄芩l0~15g,当归10~15g,白芍10~15g,生地10~15g,丹皮6~l0g。
方解:龙胆草。黄柏、黄芩清热,木通、车前子、泽泻利湿,当归、白芍和血,生地、丹皮凉血。
加减:阴痛、少腹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理气活血。带下色黄秽臭,加苡仁、败酱草,清热利湿。大便于结,少腹有癜积者,加制大黄、桃仁,化瘀除蠹。
变通法:黄带量多时,亦可先用易黄汤(《博青主女科》)加减。

(5)瘀血阻络
症状:阴中疼痛,痛不可忍,经期、性交时尤为显著,甚则如抓扒刀绞,或有肛门坠胀疼痛感。月经时腹痛拒按。经色黯紫有血块,少腹有瘾积。舌红紫黯,边尖有瘀点(斑),脉弦涩。
病因:气血瘀滞,胞宫、阴中经气痹阻不通,不通而痛。
治法: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药物: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6~10g,生地10g,丹参15~30g,炙乳香6g,炙没药6g,川楝子10g。
方解: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定痛,当归、白芍、生地、川芎和血活血,川楝子理气。
加减:疼痛甚者,加生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少腹瘀积者,加三棱、莪术破血消瘀。
变通法: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6)寒凝肝经
症状:阴部拘急掣痛,不可忍受,甚则不近衣被,畏寒肢冷。舌淡黯,苔白,脉沉弦。
病因:经、产或性交时受寒,寒邪直中肝经,经气不畅而作痛。
治法:温肝散寒止痛。
方剂:暖肝煎(《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茴香3g,肉桂3g,乌药10g,当归15g,白芍15g,干姜3g,川楝子10g,枸杞子10g,细辛3g,吴萸3g,甘草10g。
方解:茴香、肉桂、乌药、吴萸温肝散寒,干姜、细辛散寒止痛,川楝子疏肝理气。枸杞子、当归养肝和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有解除痉挛作用。
加减:畏寒怯冷者,加淡附子、桂枝,加强散寒作用。
变通法:亦可用加减吴茱萸汤(《妇人大全良方》),药如吴萸、干姜、桂枝、细辛、防风、法半夏、当归、白芍、茴香、茯苓、丹皮、麦冬、甘草等。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5032.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