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分析脾胃湿热的原因、症状以及调理方法

12/6/2021 4:31:52 PM发布

脾胃湿热是脾胃虚弱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脾胃湿热的情况,但是每个人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不过脾胃湿热对患者的影响是差不多的,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有的比较缓和有的则表现得非常强烈,例如,容易疲倦、上火、口腔溃疡等症状的发生,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得脾胃湿热呢?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的原因

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饮食不节易造成脾胃湿热,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

饮食不节

(1)外邪入侵,体内出现外邪入侵的情况,很容易让湿邪进入到身体当中,入侵到脾胃部位,并且湿邪最容易伤害到的是脾脏,容易造成肠胃不适,导致湿热的情况出现,甚至会影响到肺部健康。

(2)慢性胃炎,一些出现慢性胃炎或者是出现胃溃疡的患者,很容易会因为消化不足而造成食物堆积,造成脾胃湿热。

(3)饮食不健康,饮食没有节制,这也是造成患者出现脾胃受损的常见原因,一些患者容易喝酒,或者是吃太多的食物,都会对脾胃造成伤害,造成气滞或者是食滞的状况。


那么脾胃湿热有什么症状呢?

(1)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4)口唇无血色,《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

脾胃湿热得症状

如何调理脾胃湿热的症状呢?

脾胃湿热的调理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清热、解毒、利湿、温化、给邪以出路。由于湿邪郁滞于中、下二焦、故湿邪的去路在于通利小便,故祛湿利小便是治疗湿热的重要方法。

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1)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

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中药调理脾胃湿热

(2)若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拟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3)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日常建议患者第一个注意口味清淡,不要吃口味过重的食物,第二个不要吃过于油腻或者叫肥甘厚腻的食物,因为脾胃虚弱的患者肥甘厚腻食物不能克化。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知道了,脾胃湿热的人会出现精神不佳、便秘、脸色发黄等症状,其实脾胃湿热并不可怕,关键是在于及时的调理,避免由脾胃湿热引起别的并发症状,调理上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坚持规律的饮食、加强身体锻炼,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情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得调理。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6303.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