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的中医分型及治疗

12/14/2021 11:03:34 AM发布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病。患有肾结石的人都知道,肾结石比较小的时候不发病,也看不出对身体的影响。但是如果肾结石不及时控制,任由它长大,就有可能出现影响肾脏的功能,或者带来其他泌尿系统的疾病,如果造成肾功能下降,而且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中医解说肾结石

中医学对肾结石的认识,虽然未见结石排出,但仍归入“石淋”范畴,其病因病机与膀胱湿热、气滞血瘀、肾气亏损有关。由于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肥甘酒热,以致湿热火毒内生,湿热流注下焦,日久结为砂石而成。湿热内阻,气血失畅,或砂石内结,气滞血瘀或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再加之过服苦寒清利之剂,可以肾阴亏损,或长期血尿以致肾气亏乏,肾虚不能化气,以致砂石积聚。


肾结石

现代医学解说肾结石

肾结石是指肾及输尿管结石而言,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近年来肾结石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多见于青壮年,如不积极治疗,往往会严重地影响健康,由于结石的梗阻,可以引起梗阻平面以上的输尿管及肾盂肾盏发生进行性加重的积液及感染,梗阻不解除,最后还可使大部分肾实质萎缩,甚至引起尿毒症,故其预后较差。肾结石一般结石横径>0.6cm者,较难排出,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文献报告5年复发率为8%~12%,20年复发率高达78%~80%,因此探讨中医治疗方法很有必要。


肾结石中医疗法

中医讲肾结石的辨证论治

肾虚型

一般可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两种情况。肾阴虚者,腰酸或痛,五心烦热,间有尿频、尿痛,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滋肾清利,方如知柏地黄汤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牛膝、王不留行等;肾阳虚者,腰痛腰酸,或腰部冷痛,四肢不温,或下半身有冷感,畏寒喜暖,夜尿频多,或小便不利,舌淡体胖,脉象沉弱,治宜温阳通利,方如桂附八味汤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牛膝、王不留行等。阳虚轻者可去桂附,改用党参、黄芪以益气助阳。

一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某些病人,在肾绞痛发作时气滞症状明显,或气滞与湿热同时并见,在不发作时则肾虚比较明显,因此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灵活加以应用。今将有关药物,根据其作用列举如下,以便选择使用。

一是清热利湿类:瞿麦、萹蓄、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木通、金钱草、海金沙、萆薢、茯苓、泽泻、猪苓等。

二是行气理气类:沉香、青皮、陈皮、厚朴、枳实、木香、香附、乌药、川楝子、延胡索等。

二是活血软坚类:川牛膝、穿山甲、皂角刺、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王不留行、乳香、没药等。

四是清热解毒类: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野菊花等。

五是健脾益气类:党参、黄芪、白术、扁豆、鸡内金、山药。

六是补肾温阳类:附子、肉桂、菟丝子、沙苑子、肉苁蓉、巴戟天、仙茅、仙灵脾、杜仲、川断、狗脊、胡桃肉等。

七是滋肾养阴类:生地、麦冬、玄参、阿胶、枸杞、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等。

八是清热凉血类:丹皮、大小蓟、白茅根、地榆、侧柏叶、茜草、马鞭草、藕节、琥珀等。


湿热型

腰腹突然疼痛,向会阴部放散,同时伴有湿热下注的表现,如尿频、尿急、尿痛,或尿流中断,或肉眼血尿,口苦口黏,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热甚者,可有口气秽臭、口干喜饮、大便秘结等症状,治疗宜清热利湿,如自拟二金石韦汤(金钱草、海金沙、石韦、女贞子、旱莲草、瞿麦、滑石、车前子、冬葵子、牛膝、泽兰、王不留行)、二神散(海金沙、滑石、木通、麦冬、车前子)等。一般金钱草可用至60~120g,海金沙30~60g,有助于排石通淋。


气滞型

腰腹刺痛,小腹及会阴引痛,辗转不安,小便排出困难,或淋漓不尽,或有血尿,舌苔暗红,脉弦缓或涩。治宜行气活血,方如沉香散(石韦、滑石、当归、陈皮、白芍、冬葵子、王不留行、甘草、沉香)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肾结石影响

总之,肾结石的治疗,一般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初起多为湿热、气滞,属实证,宜通利,使结石及早排除,忌用补法;日久病情多呈虚象,或虚中夹实,宜用补法或攻补兼施。临床上多是几种情况交错出现,故应仔细分辨,随证加减治疗,才能取效。

除了以上的中医辨证论治,肾结石在一般生活中的调理更为重要,一定要保证饮水量,用以降低尿内盐类比重,减少沉淀,冲洗输尿管,促进蠕动,以利结石排出;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刺激性食品,比如应减少乳制品、海产品、动物内脏、豆类和菠菜等食物的摄取量。另外如果有肾结石的症状一定要早就医早治疗,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6428.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