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中医辩证论治

7/20/2022 3:34:29 PM发布

白内障,中医又叫圆翳内障,它的主要病因是年龄造成的,老年人高龄、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可能会导致晶珠混浊,视力下降,最终瞳神内呈现白色或棕色的翳障,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那么,中医是怎样辩证论治白内障的呢?

本病病程较长,药物及其他外治法仅适用于病变早期。在早期病变时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延缓白内障的发展,提高视力。但如白内障已严重影响视力,已发展至成熟期或近成熟期时,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一、肝肾阴虚

【证候】晶珠混浊,视物昏花,眼前黑影,头晕耳鸣,腰膝瘦软,潮热盗汗,舌红苔白或少苔,脉细。

【辨证】以视物昏花,腰膝瘦软,脉细为辨证要点。

【病机】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晶珠渐混则视物昏花;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开窍于目,精血同源,肝肾阴虚则脑髓、骨胳失养,故头晕耳呜、腰膝瘦软;而舌红少苔、脉细也为阴虚之征。

【治法】滋补肝肾。

二、脾肾阳虚

【证候】晶珠混浊,视物昏糊,视远不清,形寒肢冷,面色毗白,喜热畏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辨证】以视物昏糊,喜热畏冷,大便溏,舌淡,脉弱为辨证要点。

【病机】肾阳虚衰,脾失健运,精气不能上贯于目,晶珠失养,渐变混浊,故视物昏糊;脾肾阳虚,不能温养形体,故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喜热畏冷;阳虚无以运化水湿,水湿下注则小便清长,脾肾阳虚,水谷不得腐熟运化,故大便清薄;舌淡苔白,脉沉弱皆为脾肾阳虚之征。

【治法】温补脾肾

三、气血不足

【证候】晶珠混浊,目暗无神,视物朦胧,不耐久视,面色萎黄,神疲懒言,肢软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以视物朦胧,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病机】气血不足,不能润养于目,晶珠逐渐混浊,故视物朦胧,不耐久视,目暗无神;气虚血亏,不足以生神及充养周身,因而神疲肢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补血

四、肝热上扰

【证侯】晶珠混浊,视物不明,头昏眼胀,或目涩头痛,或生哆流泪,口苦咽干,急躁易怒,便结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以视物不明,眼胀头昏,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病机】肝热循经上攻头目,蒸灼黄精,目失濡养,致晶珠变混,视物不明;肝火上炎,肝之阳气升发太过,故见目胀头昏,急躁易怒,甚则头痛,生哆流泪;口苦咽干,脉弦数也为肝热所致。

【治法】清热平肝

五、阴虚挟湿热

【证候】银障渐发,目涩视昏,眼干不适,烦热口臭,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或细数。

【辨证】以目涩视昏,口干不欲饮,大便不畅,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病机】素体阴虚,中湿化热,目失阴津濡养,更被湿怫郁,故晶珠混浊,目涩视昏,眼干不适;热扰心神,则心中烦热;湿热郁遏胃肠,升降失常,水湿不化则口干不欲饮;浊气上升则口臭;浊气下降,气机不利则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或细数也为阴虚挟湿热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宽中利湿。

六、血瘀型

眼前黑影飘移不定,视力减退,同时可兼兄肝、脾、肾三脏虚损之表现。舌质有瘀点,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障明目。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9326.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