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圣人”张文仲:善疗风疾,曾为诸医之首

9/6/2022 5:44:33 PM发布

医家治病有时需要一种侠骨犹存的意气风发。当然,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精于医道,洞悉病情,胸有成竹。被《旧唐书》赞为“自则天、中宗以后,诸医咸推文仲等三人为首”的著名医家张文仲,就是一位具备这样品格的人。


张文仲,唐代洛州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张文仲敢于冒着杀身诛族的危险,在群臣面前直谏,通过在头顶针刺放血来治疗皇上的疾病。而在宰相上朝突然倒地后,张文仲根据患者的疾病表现,竟然能断定死期。张文仲还擅长治疗风证,被誉为“治风圣人”。唐仪凤三年(678年)的一天下午,看到张文仲能从大明宫平安地回来,他的妻子焦躁的心才平静下来。早上,宫里的人急急忙忙来宣张文仲进殿,说是皇上正上朝时得了急病。张文仲听后随手拿起一包银针就走了。他的妻子心想:“太医署那么多名医都治不了皇上的病,文仲能行吗?再说,文仲拿着银针去,以他的脾气,肯定要去治疗,万一治疗效果不佳,惹得皇上大怒怎么办?”他的妻子担心的没错,倘若唐高宗跟曹操一样生性多疑,张文仲则必死无疑。当天,唐高宗召集群臣和外国使节齐聚光顺门,商议为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并州建立太原郡王庙的事宜。

张文仲

 

突然,唐高宗头晕目眩,不能睁开眼睛看东西。由于病情危急,张文仲、秦鸣鹤等连忙奉命应诊。经过四诊合参,张文仲认为唐高宗的病是由于风邪上逆所致,通过针刺头顶的穴位放血则可痊愈。听到张文仲要当着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的面给唐高宗头顶放血治疗,当时已经权倾朝野、坐在后帘听政的武则天震怒了。武则天认为,张文仲如此损伤唐高宗的尊严,分明是在戏弄唐高宗,下令立斩张文仲。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唐高宗说:“医生是在论治疾病,何罪之有?况且我头晕非常厉害,听从张文仲的建议,让他试着治疗吧!”见唐高宗恩准了治疗方案后,张文仲便快速向前,精准地进行头顶穴位针刺放血,片刻之间,唐高宗头晕目眩的症状就消失了,而且还能正常睁开眼睛看东西了。看到皇上恢复如初,武则天非常高兴,高声称赞张文仲是“天赐我师”,并下令赏赐张文仲奇珍异宝以示褒奖。自此以后,武则天便十分赏识张文仲的医术。武则天自立为皇帝之后的一天,地位仅次三公的特进(官名)苏良嗣在跪拜谢恩时突然昏倒在地,疼痛难忍。武则天立即下令让御医张文仲和韦慈藏进行诊治。

 

张文仲

张文仲说,苏良嗣的病是由于忧愤而导致的邪气逆发,如果疼痛冲击肋部,就会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疼痛至心,就无法治疗了。果不其然,苏良嗣早上发病后,尽管已经用药,但是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疼痛至肋部。没过多久,苏良嗣就感到心痛,当天晚上便不治而亡了。在以超人的胆识诊治疾病的同时,张文仲还精于风证的研究,主张风气论。武则天曾经命张文仲召集当朝名医编撰治疗风气病的医方。张文仲上奏说,风有124种,气有80种,虽然用药大致一样,当时具体到不同的人身上,特性各有差别。而庸医常不懂君臣佐使,并违背春夏秋冬用药规律,因此误诊误治,延误治疗时机。于是,张文仲根据四时气候不同,撰写了可以因时令不同而经常服用的18首药方敬献给了武则天。唐圣历三年(700年),张文仲辞世于尚药奉御的职务上,著有《疗风气诸方》《随身备急方》3卷等并流传与世。然而,在岁月的流转中,张文仲的著作均已亡佚,部分药方散见于得以传世的医药文献中。具体而言,唐代王焘撰写的《外台秘要》收录张文仲治疗心胸腰腹痛、伤寒、脓肿等疾病的药方近百首;北宋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录单味药的应用6条;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收录妇科药方11首;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收录妇科药方5首。此外,《备急千金要方》《医说》《医垒元戎》《普济方》《赤水玄珠》等医药文献也收录有张文仲的药方。由此可见,张文仲精通针灸,兼治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等疾病。张文仲实实在在遵守治病为本的医道原则,开启了以医济世、功成名就的人生之路。张文仲过人的胆识和侠义,赢取了唐高宗的包容,以及武则天知人善任的提携。这种医患双方患难与共的担当,在今天弥足珍贵。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9976.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