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脉象分类

10/9/2022 3:00:44 PM发布

脉象,是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晋 王叔和 《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 明 李时珍 《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 明 李中梓 《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脉象分类

1、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中空。《脉诀》载:“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诊家三味》亦说:“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

主病:(1)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2)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洪脉

脉象:脉体阔大,轻取即得,来盛去衰,状如波涛汹涌。《濒湖脉学》说:“指下极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

主病:主阳热亢盛证。多见于外感热病极期阶段,症见壮热、烦渴、疮疡、舌红苔黄等证,其脉来多有力。

 

3、芤脉

脉象: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按葱管。《脉学刊误》说:“芤草名,其叶类葱,中心空虚。”《脉经》载:“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主病:主失血,伤阴。常见于大出血或暴吐暴泻亡津液之后。

 

4、革脉

脉象:浮大搏指,外坚中空,如按鼓皮。即浮取弦急,按之则表坚里虚,如以指按鼓皮之感。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5、濡脉(即软脉)

脉象:浮细而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如絮浮水。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散脉

脉象:涣散不收,浮而无根,至数不清。张潞《张氏医通》说:“举之浮散,按之则无,来去不明,漫无根蒂。”《濒湖脉学》喻为“扬花散漫飞”之象。

主病:元气涣散。为阳虚不敛,气血耗散,脏腑精气衰竭,特别是肾气将绝的危证。孕妇见散脉,则有堕胎之虞。

 

7、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经》载:“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诀刊误》指出:“轻手于皮肤间不可得,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说明沉脉是在肌肉的中部应指,至筋骨有力。

主病:主里证。(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

 

8、伏脉

脉象:脉位深伏,内贴筋骨,重手推按始得。《脉诀》说:“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说明伏脉重按着骨始得。

主病:(1)伏而有力为实邪内闭、痛极:可见于热闭、寒闭、气闭、痰湿阻滞等证。剧烈疼痛,亦见伏脉。(2)伏而无力为阳虚之厥证:多见于心阳虚衰或吐泻太过,气随液脱之阳气虚弱证。

 

9、牢脉

脉象:脉位极深,深伏筋骨,坚牢不移,实大弦长。《脉说》云:“沉而有力,劲而不移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说明牢居沉位,其形大长,其势坚强。

主病:实邪内闭证。如寒邪、症瘕、积聚、中风、痉厥等。

 

10、迟脉

脉象:一息三至,来去迟慢。即一息不足四至(成人每分钟在60次以下者)均可称为迟脉。《脉经》载:“呼吸三至,来去极迟。”

主病:(1)寒证:迟而有力为寒实证,如冷痛、寒湿、症瘕等证。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多为阳气不足,如心阳、脾阳虚弱之证。

(2)邪热内结:如伤寒阳明,燥热内结证,但其脉必迟而有力。

 

11、缓脉

脉象:一息四至,来去和缓。《诊家枢要》说:“缓,不紧也,往来舒缓。”

主病:(1)缓脉多为平人之脉,其象从容和缓,浮沉适中。(2)若脉缓而无力,多主湿病及脾胃气虚,但亦应参照所兼之脉,方可判定。

 

12、涩脉

脉象:往来艰涩,细而迟钝,如雨沾沙或轻刀刮竹。戴启宗说:“脉来蹇滞,细而迟,不能流利圆滑者,涩也。”

主病:涩脉主病有虚实之分。(1)涩而有力;多见于气滞、血瘀,或痰、食等证。(2)涩而无力:多见于气血不足或伤精、失血等证。

 

13、结脉

脉象: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少顷复来。《脉经》载:“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主病:结脉主病有虚实之分。(1)结而有力:主阴盛气结、痰凝、血瘀、食积、症瘕积聚之证。(2)结而无力:主心阳不足,气血虚弱之证。

 

14、代脉

脉象:脉来迟缓,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脉经》载:“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说明代脉是脉搏歇止时间较长,停久方来。

主病:(1)脏气衰微,尤以脾气衰微,心肾阳虚为多见。(2)风证、痛证、惊恐、跌仆等。

如妊娠见代脉,不作病论。

 

15、数脉

脉象:来去急促,一息六至(成人每分钟脉动约90次以上),《濒湖脉学》载:“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主病:(1)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2)主阴寒内盛、虚阳外浮:脉多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此为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

小儿为稚阳之体,一息六至,脉虽数,不能作病脉。

 

16、促脉

脉象: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脉经》载:“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主病:(1)主阳热浊盛、血瘀、痰食、气逆等证。(2)主虚脱证:多见于久病阴液消亡,真元衰惫。

 

17、疾脉

脉象: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诊家正眼》云:“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或阴虚痨瘵,阴阳将竭之证。

 

18、动脉

脉象:脉来滑数,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李中梓说:“动之为义,以厥厥动摇,急数有力得名也。”《伤寒论》载:“若脉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无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主病:见于惊恐及痛证。

 

19、虚脉

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迟大而软。《脉经》载:“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主病:主虚证。凡阴阳气血脏腑诸虚皆可见此脉。亦主伤暑。

 

20、细脉(小脉)

脉象:细直如线,应指明显。因脉形细小,亦名小脉。

主病:(1)主诸虚证:如失血、亡精、吐泻过度、久病阴竭阳衰等,皆可见此脉。(2)主湿证:多见于阳气虚损,湿邪侵凝腰肾。

此外,冬季脉体稍细,不作病脉。若热病神昏脉细,为脉症不相应,多属逆候。

 

21、弱脉

脉象:极软而沉细,举之无有,沉取乃得,重按欲绝。《脉理求真》说:“沉细软弱,举之无有,按之乃得。”

主病:里虚诸证,气血亏虚,阴阳俱衰,尤以阳气虚衰证多见。

 

22、微脉

脉象:极细而软,轻取模糊,重按全无,似有似无。《脉经》说:“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主诸虚劳损,阳气虚衰,气血大虚之证。

 

23、短脉

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何梦瑶说:“不足三指之部位为短。”

主病:短脉主病有虚实之分,短而无力为气虚;短而有力为气壅,或痰食积滞。

 

24、实脉

脉象:脉大且长,坚实有力,举按皆然。实脉是各种有力的脉象的总称。《濒湖脉学》说:“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

主病:主实证。如阳热内盛之三焦火炽,高热谵语,腑实便坚,食滞,痈疡等。如久病体衰,反见实脉,为脉症不符,此真阳外越之象,但久按、重按则感空泛无力,无根底。常人亦可见实脉,为正气充盛之征。

 

25、弦脉

脉象:端直而长,按之如弓弦状,挺然指下《濒湖脉学》说:“弦脉,端直而长,如张弓弦,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

主病:(1)主肝胆疾病、痛、疟疾、痰饮。如肝胆疏泄失积诸证,悬饮等。(2)主虚劳、胃气衰败。多见于土败木贼,其脉弦而细劲,如循刀刃,多全无胃气。

 

26、紧脉

脉象:脉来绷急,左右弹手,如牵绳转索之状。

主病:主寒证、痛证。多见于阴寒实邪所引起的各种实寒证。

 

27、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脉经》说:“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

主病:主痰饮、食积、实热等证。妇人脉滑而经断为有孕;临产见脉滑疾为离经;平人脉滑而和缓,为营卫充实之佳兆。

 

28、长脉

脉象:首尾端直,超过本部,如循长竿。《诊家正眼》说:“长脉迢迢,首尾具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因其脉来长直,超过寸关尺三部,因名长脉。

主病:主邪气有余之证。如肝阳亢盛,阳盛内热等,但脉必硬满劲急。此外,平人亦见长脉,但多和缓柔匀。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0174.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