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以形补形”

7/7/2025 3:43:43 PM发布

“以形补形”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食疗方法。《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对“以形补形”也有所记载,俗语说:“猪腰煲杜仲,唔好得餐餸。”这是一味确有疗效的治疗肾腰痛的保健菜。

 

中医学者提醒,“以形补形”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其中不乏妙论,但应采取辩证的、历史的态度去看待,不可不加分析地滥用。对于中药的认识,要通过临床疗效来证明,不应天马行空般臆想。

 

在中药学中,“以形补形”的思维有助于认识药性。如胡萝卜(横断面)像眼睛,吃了眼睛更明亮;核桃像大脑,吃了头脑更灵光;芹菜像骨骼,吃了骨头更强壮。上述食物的补益作用与外形无关,是由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决定的。

 

吃猪肺可以“清补肺经”;吃猪肚可以“温中和胃”;胃痛可以猪肚煲白胡椒;心悸等症可用猪心炖柏子仁;肝郁肋痛可买猪肝蒸合欢花。这一类的经验总结是很多的,古典中医论著《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曾说到“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虽然提到用食物作辅助治疗,但对“以形补形”何以能够治愈或缓解症状并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仍有不少人持怀疑的态度。

 

要解释“以形补形”的科学道理,就要从生物和人类在地球表面所经历的漫长的进化历程说起。因为动物和人类都是在地球表面生活,通过呼吸、喝水和吃东西,与地球表面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达到平衡状态,所以人和动物的五脏六腑都有大体相同的物质组成和功能,如心是血液循环器官,肺是呼吸器官等。由于各种功能不同的器官对于各种元素有不同的亲和力,如心脏对元素周期表中间的第4周期以钴为核心的几个元素关系特别密切,心脏病则与钴等元素的平衡失调有关。又如,肝肾等对ⅡB族的元素有亲和力,人吃猪肝后,容易把里面的锌和铁等元素吸收。再如,骨骼对ⅡA族的元素有亲和力,而小孩骨骼生长需要钙,所以不少家长常去买猪骨煲汤,以提供充足的钙、镁。“以形补形”的实质就是根据人体某些器官缺乏某些元素而生病时,通过食用六畜相应的器官来补充所缺的元素,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说,“以形补形”不光是经验之谈,而且是有科学道理的。

 

根据人类进化几百万年的科学发现而提出的平衡保健理论认为:维持人体内几十种元素的平衡是人类健康长寿最关键的因素。各种心血管病和癌症及奇难杂症等非传染性疾病都与体内的元素平衡失调有关,要防治这些疾病就要补充相应的元素,既不能太多,也不宜过少,关键在于维持平衡,满足人体生活需要量。“以形补形”仅是补充相应元素的一个措施,如眼珠含锌高达2%,白内障与缺锌有关。但吃猪眼或鸡眼等毕竟量小,也可以用硫酸锌糖浆来补充锌元素。

 

为使“以形补形”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有疗效,今后应根据动物各个器官的元素富集情况,结合各种疾病所缺乏的元素,探索出最佳的补充量,以求得最好的疗效。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4134.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