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穴知识⑦——牵正穴

7/9/2025 10:56:55 AM发布

牵正穴是中医里一种不属于常规经络的特殊穴位,位于耳垂前方约0.5到1寸的面颊区域。它专门针对面瘫(表现为口歪眼斜、面部肌肉僵硬)和面部肌肉异常抽动等问题,通过调节面部神经和肌肉状态帮助恢复面部正常活动,因此得名“牵正”。

 

——位置

牵正穴位于面部耳垂正前方凹陷处,取穴时以耳垂根部为参照点,沿面颊向前触摸至咬肌前缘凹陷处。

 

——生理解剖

解剖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和咬肌,周围分布有面神经颊支、耳大神经及咬肌动脉分支。临床文献记载其定位范围存在0.5寸至1寸的个体差异,需结合触诊确认。

 

——功效

· 驱散风热邪气,改善经络不通畅

· 能缓解因风热引起的面部僵硬和疼痛,比如突然出现的口角歪斜;通过疏通面部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局部肌肉麻木或肿胀。对于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也有辅助缓解作用。

· 相当于同时具备调理面部神经和消炎的双重效果。

 

——功能主治

治疗周围性面瘫:2019-2020年邳州市中医院临床研究显示,温针灸治疗8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2.5%

缓解面部痉挛:通过调节面神经兴奋性改善肌肉异常收缩

辅助治疗口腔疾病:包括牙痛、腮腺炎及口疮

 

——按摩

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牵正穴,每天50-100次,直到感觉穴位处有酸胀感向面部扩散为止。按摩前可以先将双手搓热,用温热的手掌揉搓面部促进血液循环,再进行穴位按压。适用于面神经麻痹(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硬、表情不自然)和口腔溃疡等病症。注意手法要轻柔,皮肤破损时禁止按摩。

 

——艾灸

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牵正穴,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温和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的中医疗法),以局部有温热感但不灼痛为宜。适用于面部肌肉僵硬抽搐、面肌痉挛(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以及下排牙疼痛等问题。艾灸过程中若感觉烫痛,可略微抬高艾条或平移灸条位置,待温度降低后再移回原处。需及时清理艾灰避免烫伤,灸后建议适量饮水补充水分

 

——针刺

· 向前斜着扎针0.5~1.0寸(约1.5~3厘米)。

· 针灸前需要对针具和皮肤进行消毒,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体质决定扎针的力度。

 

(以上内容仅供了解,实际操作必须由专业中医师进行,严禁自行针刺、艾灸等。)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4141.html

下一篇:没有了

0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