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辩证用药须咨询专业医师。)
地龙是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等的干燥体,别称蚯蚓、地龙子、土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下品。
由于生品腥味太重,故需炮制后入药。陶弘景谓:“若服干蚓,须熬作屑”。传统炮制方法涵盖药制、醋制、熬制、盐制、酒制等工艺,现代新增油制、蛤粉制等新工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心血管调节、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包括地龙注射液等制剂。孕妇慎用。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通过种苗繁育实验取得突破,成幼蚓比例达1:10以上。广地龙作为“桂十味”道地药材,因野生电捕受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禁止电捕蚯蚓,推动人工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地龙可以生产多种中药、西药、人、畜用药品、地龙注射液、普恩复、溶栓、百奥、抗栓、步长胶囊。也可以作为各种家禽、家畜、渔业水产品、水族宠物食品、动物性活食饵料、饲料添剂诱食剂。干地龙可以作为各种鱼类、水产品高档开口饵料。鲜地龙——是高蛋白活饵料。畜禽动物,长吃地龙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死亡率。冻地龙——是高效益药物饵料,各种畜禽动物长吃地龙可改善肉蛋奶品质,减少药物残留。冻干地龙——是高营养水产品漂浮饵料。鱼苗场,水产养殖场,长吃地龙苗壮,体强,颜色鲜艳。地龙——具有:利尿、镇痛、平喘、降压、解热、抗惊厥等作用。地龙——含有地龙素、地龙解热素、维生素B族复合体等成分。地龙——可以提取蛋白酶、蚓激酶、蚯蚓纤溶酶等生物药品。
用法说明
——功效
清热,镇痉,利尿,解毒。
——主治
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用量
5g~10g。
——禁忌
非实热不宜。
——相关方剂
①治伤寒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饺汁及水煎之,并善。(《补缺肘后方》)
②治小儿急慢惊风:白颈蚯蚓,不拘多少,去泥焙干,为末,加朱砂等分,糊为丸,金箔为衣,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白汤下。(《摄生众妙方》)
③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不安,筋脉拘急,胃虚虫动,反折啼叫:乳香(研)半钱,胡粉一钱。上二味,合研匀细,用白颈蚯蚓生捏去土,烂研和就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煎葱白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圣济总录》乳香丸)
④治抽筋:地龙一条,胡黄连一钱。水煎,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药》)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