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也就是由幽门螺旋杆菌细菌所引发的胃部疾病,可能会引起胃部长期发炎或形成溃疡,患者多会因此出现明显的上腹部隐隐作痛、饭后胀气、反酸烧心等症状,那么具体是什么导致此病发生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原因
1.唾液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共用餐具、接吻或咀嚼食物喂食婴幼儿时,细菌可能通过唾液进入他人消化道。家庭聚集性感染多与此相关,建议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避免口对口喂食。
2.粪口传播
感染者排便后未彻底洗手,再接触食物或餐具,可能导致细菌经口摄入。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风险更高,需注意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饮用生水。
3.共用餐具与水杯
长期与感染者共用未彻底消毒的餐具或水杯,细菌可能附着于表面,他人接触后易通过消化道感染。建议餐具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以上,或使用消毒柜处理。
4.生食污染
食用未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未煮熟的肉类(如生鱼片、半熟牛排)或生水,可能摄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细菌在生冷食物中可存活较长时间,需充分加热至70℃以上,处理生熟食的刀具、砧板分开使用。
5.母婴传播
哺乳期母亲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通过唾液接触或咀嚼喂食传染给婴幼儿。孕期应进行碳13呼气试验筛查,避免亲吻婴儿口腔,奶瓶等用品需定期消毒。
6.医源性感染
胃镜检查等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后出现持续腹痛需及时复查。
7.免疫力低下
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群体胃部抗菌能力下降,更易发生幽门螺旋杆菌定植。此类人群感染后易进展为慢性胃炎,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时可能需延长疗程或调整用药方案。
8.胃黏膜损伤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或辛辣饮食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使幽门螺旋杆菌更易定植,当伴随胃溃疡时可能出现黑便、呕血,需联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和抗生素治疗。
以上就是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原因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于人体各方面的影响还是较多的,大家在平时还需多多注意自身的饮食健康卫生,减少此病发生的可能。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