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虚”是人体的八个大关节,即两肘、两腋、两髀、两腘。
《黄帝内经》曰:“人有八虚,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外感邪气日久停留于体内阻碍经络运行,易在人体两侧的肘部、腋部、髀及腘部停留,即五脏藏邪于这“八虚”之中。
《灵枢·邪客》“人有八虚,……以候五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
· 文献记载
1.《灵枢·邪客》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
岐伯答曰:以候五脏。
黄帝曰:候之奈何?
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干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
(编者按:《灵枢·邪客》内容,后世还载于《针灸甲乙经》《针灸问对》《医学纲目》《针方六集》《景岳全书》《经络全书》《理瀹骈文》《内经评文》等。)
2.《伤寒杂病论·寒病脉证并治》(桂林古本)
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可不慎欤。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寒病,两胁中痛,寒中,行善掣节,逆则头痛,耳聋,脉弦而沉迟,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腋急痛,不能转侧,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主之。
寒病,胸胁支痛,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时发眩,仆而不知人,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
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飱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其著也,则髀枢强痛,不能屈伸,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主之。
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口唾涎沫,耳聋,嗌干,此寒邪乘肺也,脉沉而迟者,甘草干姜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内痛,转侧不便,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主之。
3.《针灸甲乙经·八虚受病发拘挛》卷十
黄帝问曰:人有八虚,各以何候?岐伯对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此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由,是八邪气恶血因而得留,留则伤筋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
暴拘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主之。腋拘挛,暴脉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肺,譩譆主之。从项至脊,自脊以下至十二椎,应手刺之,立已。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引之,可令立快矣。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