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因为肝和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两者之间容易形成病症牵连的情况,例如肝胆湿热就是。中医中的湿为重浊黏腻之邪,如若湿重容易影响气机的流通,同时还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对身体的危害就非常的严重了,那么肝胆湿热怎么调理呢?下面给大家整理中医调理的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一、中药分型调理治疗
(1)肝胆湿热型
症状:胁痛口苦,头痛目赤,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治则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为主,可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方药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生地、柴胡、当归、木通、车前草、泽泻、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加减:根据不同的情况征兆加减,例如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
(2)湿热阻滞肝胆型
症状: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呕不止,郁郁微烦,或心下满痛,心下痞硬,以及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治则以大柴胡汤加减为主,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方药组成:柴胡、半夏、枳实、黄芩、大黄、厚朴、生姜,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加减:例如若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脘腹脓满者,加芒硝(冲服)。
(3)湿热黄疸型
症状:面目、周身黄如桔色,且阳黄身热,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治则以茵陈蒿汤加味为主,可泄热,利湿,退黄。
方药组成:茵陈、茯苓、栀子、连翘、车前子、滑石、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加减:例如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之类的药材。
二、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一直是辅助治疗主动病症的关键所在,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调理效果,因为我们大多数的病症都是因为饮食不节而引起的,或者因为饮食不合理而加重的,俗话都说“病从口入”,便可佐证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影响有多大了。那么肝胆湿热的患者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饮食原则呢?
多摄入清热利湿的,清肝利胆的食品,例如芦笋、蒜苗、菠菜、赤小豆、苦瓜、蒲公英、油麦菜、莲藕、松花粉、猪肝等食物,这是可以帮助自己的肝胆排毒的,同时还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及少喝酒抽烟,这些都是肝胆都非常的不好。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7274.html